马谡失守街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他没听诸葛亮的部署吗

2017-12-24 10:13:52

虎啸龙吟正在播出,剧中的马谡在街亭战败就被诸葛亮处死了,很多的人认为马谡死的冤枉,这是为什么呢?街亭失守的错不能全怪在马谡的头上,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盘点一下街亭失守的主要原因,赶紧来瞧一瞧吧。

马谡少时素有才名,和兄长们并称为“马氏五常”。马谡和马良曾同为荆州从事,刘备入川时,马谡跟随大军同行。马谡历任绵竹令、成都令、越隽太守,由于才华横溢得到诸葛亮的赏识。刘备临终时告诫诸葛亮马谡不可重用,诸葛亮并未听取。

马谡擅长军事谋略,诸葛亮对他很器重,时常和他谈论军略,有时候一谈就从白天谈到夜里。

诸葛亮何等聪慧之人,马谡没有两把惊人的刷子不可能得到诸葛亮的赏识,他的才能不比诸葛亮差,而且有可能还在诸葛亮之上,比如诸葛亮南下攻打孟获等人,马谡建议“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以心理战为上,以短兵相接为下”,诸葛亮接受了他的建议。

这种战略部署非常好,南方地区如果能心悦诚服归顺蜀国,那么就消除了蜀国的南方之患,同时获得了孟获等人军事和物资的支援,对吴国的进犯也起到了防范作用,为以后集中精力北伐魏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什么第一次北伐失败了呢?

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军事路线图可以看出,攻打长安有三条路可以走:第一条近路是从箕谷出发,攻打郿城,然后攻打长安。第二条长路是走祁山,经天水等地,一直到街亭,才能走出大山攻打长安。第三条险路就是走子午谷这条小道,突袭长安。

这三条路,诸葛亮选择用赵云和邓芝在箕谷佯装攻打郿城,自己带主力大军出祁山,收复天山、南安、安定三郡。至于子午谷那条路,绝不能走,一是大部队行军困难,二是派小部队骑兵突袭,就算到了长安,长安城高池厚,一时难以攻下,假如真如魏延所说长安太守夏侯楙会投降,占领长安后,后续部队跟不上,长安也是守不住的,诸葛亮没有走这条险路是正确的,突袭等于白送性命,还会打草惊蛇。

这种军事战略部署是高明的,可是存在极大危险,诸葛亮善于用谋,声东击西,故作疑阵,如果敌人真中计,那么拿下长安指日可待。可惜敌人太狡猾了,没有让诸葛亮得逞,险些让蜀军陷入万劫不复的局面,我只能说多亏了马谡,不然汉中之地尽失,蜀国面临亡国的危险。

马谡不可能没有意识到这种危险,大多数人认为马谡是为了获得军功才去请战,我觉得马谡正是意识到这种危险,才主动要求去守街亭,诸葛亮难道不明白这种危险吗?他肯定也知道,所以才同意马谡去街亭,相机行事。

接下来的战势对诸葛亮非常不利,先是司马懿意识到孟达要造反,派兵突袭新城,杀了孟达,让诸葛亮失去了强有力外援。

曹真率领十万大军攻打赵云的佯攻部队,赵云苦战不敌,烧毁斜谷道,退回汉中。

魏国的安定、天水、南安三郡投降,肯定得知诸葛亮的主力部队是要经过街亭攻打长安,立刻派名将张合率领5万大军,奔袭街亭,一来占领街亭要地,二要收复安定、天水、南安等失地。

马谡和张合两军遭遇,几乎是同时到达街亭,诸葛亮之前让马谡依山当道扎营的目的是阻止魏军通过街亭,马谡应该知道诸葛亮的意图,那为什么没有当道扎营呢,如果不按诸葛亮的安排去做,将来怪罪下来,马谡肯定吃不了兜着走,那么马谡为什么没有执行军令,冒着杀头的危险,把部队拉倒山上呢?

原因有两种,第一、马谡到达街亭之后,发现街亭不像之前所想像的那样易守难攻,当道扎营修建防御工事,需要很长时间,而且发现张合的大军即将到来,当道扎营根本阻止不了敌军进攻。第二、他发现敌军识破了诸葛亮的佯攻之计,此时蜀军大难临头,只有拖住魏军行军步伐,才能给蜀军撤退创造时间。

于是马谡选择把部队转移到山上,准备与魏军背水一战,为蜀军撤退争取时间,至于水源问题,这是军事常识,马谡何尝没有想过,况且王平也劝谏过,可以想象当时马谡心情多么复杂,如果换了其他贪生怕死的人,那么问题很好解决,直接撤退,丢掉街亭,部队可以安然无恙。

马谡没有贪生怕死,采取这种悲烈的方式和魏军周旋,即便全军覆没,也是为了顾全大局,为蜀军的撤退提供条件。

收藏 分享 举报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