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啸龙吟》正在热播,剧中的诸葛亮和李严都是刘备的托孤大臣,两人本应该和睦相处,但是两人却斗了8年,这是怎么回事呢?最终李严被贬为庶民,李严到底做了什么事情?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李严是南阳人,早年在刘表手下当差,而且做得非常出色。曹操南下夺取了荆州之后,李严没有投降曹操而是逃到了益州投靠了刘璋。在刘璋手下,他当上了成都市的市长,结果也干得很出色。后来刘备入蜀以后,李严率军在绵竹投降了刘备,成为刘备的手下。
刘备死前,将李严征召到永安,任命他为尚书令(相当于中央办公厅秘书长)并兼任中都护(相当于总参谋长),让他统领内外军事,作为诸葛亮的副手。尹韵公先生称他为蜀汉集团的“第二提琴手”。
诸葛亮开府治事,拥有自己的一套决策班子,而李严没有。不要小看这个开府权,有了这个权力,丞相的独立性就大大增强,可以独立处理朝政,不一定需要皇帝的批准。当年曹操就有了这个权力,被骂为汉贼,但也体现出这个权力之大,让大家都看不下去了。
诸葛亮领益州牧,李严什么都没有,后来他要求做一个巴州刺史(他自己划出来的一个州,地盘很小,刺史也比州牧小很多),诸葛亮还不同意。
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也就是说,诸葛亮处理所有政事,有点一手遮天的意思。而李严呢,长期驻守永安;后来诸葛亮要北伐,终于可以到江州,不过主要任务还是守边;又过了几年,才回到成都。长期处于边远地区,游离于政治中心之外,根本无法接触过多的政事,也就没什么权力。
所以,从李严的角度来看,他是很委屈的。明明和诸葛亮并为辅政大臣,到头来却长期守边,权力也大大不如,就算调回了成都,也是帮诸葛亮做后勤部长,你让他怎么能没有怨气?
何况诸葛亮后来北伐打了败仗,自请贬职,但是后主还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权力不受影响,很快又恢复了丞相职位。这件事让李严怎么想?他肯定要想,你诸葛亮不行,那就换我来,我来领导北伐,怎么你降了级权力还是一样大啊?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李严和诸葛亮不是一派的。诸葛亮是刘备的原班人马,属于荆州系统的;而李严是刘璋手下,被刘璋的父亲刘焉带进西川的,属于东州系统的。这两股势力,再加益州本土势力,三股势力一直在内斗,互相扯皮、拖后腿。
马谡丢了街亭,东州系统和益州系统就忍耐不住,诸葛亮只好把自己的心腹杀了,平息另两派的怒火,掩盖了矛盾。
无论刘备是出于什么目的选择了让李严来当这个副辅政大臣,刘备都希望他和诸葛亮同舟共济。然而,事与愿违,这两位闹得水火不容。在八年之后,两人的明争暗斗终于有了结果:李严被废黜为平民,流放到梓潼,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李严被废是蜀汉史上的一桩疑案。根据史料,事情大体情况是这样:公元231年,诸葛亮北伐曹魏,安排李严督运军粮,并以中都护的身份代理丞相府的政务。由于这年连降大雨,道路泥泞难行,军粮无法如期运到前方。
于是,李严就派人到军中说明情况,建议诸葛亮回师。诸葛亮同意了,开始搬师回朝。可是当诸葛亮退兵的消息传到朝中的时候,李严却表示说:“军粮充足,怎么就退军了?”后来又上表后主刘禅,说诸葛亮撤军是诱敌深入。
等到诸葛亮回到成都,拿出李严前后的书信一对照,大家就知道李严说了假话。李严无话可说,只好低头认罪。
这事,明眼人一望便知是另有文章,实在用不着多解释什么。正所谓“欲加其罪,何患无辞”。反正当时和后来李严都没有喊冤,也没人给他平反,而且是二十多个大臣联名弹劾。这案子再蹊跷也成了铁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