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影《我不是药神》也是引起了众多网友们的关注,在片中程勇也是被人们称为“药神”,主要是因为他帮助白血病人们代购了一种名为印度格列宁的药物,许多人都想知道为什么瑞士格列宁为什么这么贵?这种药和印度的价格为何相差这么多?
这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其原型就是2015年引起相当大反响的“陆勇事件”。34 岁之后,陆勇的人生和可怕的疾病联系在一起。很不幸,他得了慢粒白血病,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只能靠药物维持生命,而这种药物奇贵无比,工薪阶层的他无力支付。不堪经济重负的他,无奈之下,只好找到了去印度买仿制药的途径,并将这种药效可靠、价格便宜的仿制品介绍给病友。
《我不是药神》中由徐峥扮演的主人公“程勇”是根据陆勇的真实故事改编的。
GQ杂志报道,34岁那年陆勇确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吃了两年的瑞士抗癌药格列宁,花了56.4万元。不堪重负的他改用印度仿制药,而这种药的价格只要瑞士药的二十分之一。
陆勇后来将印度仿制药又推荐给了其他病友,还帮忙代购。然而根据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进口药需要经过临床监测,还需拿到药品进口注册证。因此,陆勇代购的这些印度仿制药,即使在印度是合法生产,疗效也得到患者的认可,但是在国内它仍属于假药之列。后来陆勇也因“涉嫌妨碍信用卡管理罪和销售假药罪”被捕,在看守所里待了135天。
1002名深深感激陆勇的癌症患者曾在联名信上签字为他声援,一年后,检方决定对陆勇不予起诉。
格列宁为什么这么贵?
究竟如《我不是药神》中的昂贵格列宁是怎么来的?其实原因远比“无良药企大奸商”要来得复杂。
首先从药企的方面来说,每开发一种新药,成本是巨大的,这其中不仅涉及到至少十几亿美金的投资,更重要的是时间成本。一种新药,从理论阶段构效关系的研究,到合成路线的规划,到制药工艺的开发,再到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的验证,再到剂型的选择,最后把“活生生”的药做出来——这才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之后是漫长的临床研究。
我们可以看到,开发一种新药的物质成本和时间成本非常巨大,事实上,除了国际上屈指可数的那几个历史悠久的巨头药企之外,几乎没有公司有能力独力开发一种新药。所以,人家大药企千辛万苦做出来的特效药,卖贵点,可以理解吧?毕竟需要足够的盈利来开发下一个新药啊!
但是电影中档程勇去印度采购的时候,却发现药的价格竟然要相差数倍,这又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印度格列宁就便宜呢?
印度的专利法中,对诺华的药物只承认其制作工艺,不承认其化合物。
以格列宁为例子。
为什么印度的药能这么便宜?
印度的仿制药,就是“盗版”。印度政府是这么说的,我承认你的合成线路与产物都要受到保护,对所有的药都适用。
虽然之后,这种不尊重知识产权的行为遭到了国际上的抨击,之后印度政府也是颁布了相关条例。
但是,当会引起人道主义灾难的,涉及到社会民生的重大疾病,不管你授权不授权,我都允许我们的药厂生产。癌症是重大疾病吧,我就让我家的药厂生产。这是符合人道主义。于是印度的药厂就生产了格列卫,省掉了专利许可费。
《我不是药神》中的江湖大骗子张长林的一句话,道尽了中国人病不能医的辛酸和痛苦:“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而片中的一位白血病患者在哀求警察不要继续追捕走私印度仿制药的人的时候,所说的话更是让每一个老百姓动容:“我生病吃药这些年,房子被吃没了,家人被吃垮了。警察领导,谁家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朴素而让人心痛的台词,恰恰是对中国社会现实之追问的最强音。
《我不是药神》的确就是中国电影当下最稀缺的极富现实意义的电影,徐峥和宁浩是商业片好手,他们完全可以继续如法炮制一部让观众们开心捧腹的喜剧,绝对能赚钱,但这一次,他们却勇敢地触及了这么令人沉痛也令人沉思的题材,不得不让人尊敬。
我们常常羡慕韩国有《熔炉》这般改变国家的电影,希望《我不是药神》至少是一个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