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一年一度的奥斯卡颁奖典礼落下了帷幕,一部有着鲜明中国元素的动画短片《包宝宝》斩获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但是小编看过之后发现,虽然十分催泪,但是这部短片似乎有点奇怪的问题。
在短片一开始,一只即将入口的包子突然哭了起来,接着长出了小小的手脚,像一个小人一般。独自在家的母亲很孤独,于是将这个小包子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抚养,刚刚看到这里时,小编还在感叹画质之细腻,但是接下来,好像有点不对了。
母亲很疼小包子,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她不允许小包子和其他孩子们一起玩,因为可能会受伤,小包子就这样逐渐长大,后来的他可以自己独立了,他有了自己的朋友,有了自己的天地,甚至带回了自己的女朋友,他想要离开父母,去外面的世界,于是,他被母亲吃掉了。
原谅小编并不想用“它”,因为小包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影片的最后,母亲从梦中醒来,看到自己的儿子,原来一切只是个梦,儿子回来了,于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包饺子,看到这小编十分不解,这是什么神转折?
不得不说,前面的母爱很感人,母亲对小包子很好,特别好,但这掩饰不了她爱的畸形,爱孩子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塑造他,而是给他机会去做自己。母亲为了留住小包子可以把他吃进肚子里,这种强烈的控制欲真的是爱么?
最让小编不解的还是最后的大团圆结局,为什么在创作团队看来,儿子一定要和母亲在一起呢?没错,母亲爱儿子,但爱并不是孩子原谅父母的借口,很多时候,父母以为孩子好的借口把孩子绑在身边,但从没想过孩子要的究竟是什么,这样的父母,无非是把子女包裹在自己理想的模子中罢了。
很多人都觉得这部影片很好的弘扬了中国文化,没错,里面的包子、川菜包括家里的摆设门口的拖鞋,无一不是中国的风格,但是这部短篇还是在以外国的角度来看中国的亲子关系,奥斯卡又怎样,除去中国文化的外衣,故事的根本还是用西方的眼光看待中国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