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一部国产儿童电影《孙子从美国来》,讲的是一个陕西老头,因为儿子儿媳妇有事外出,而将在美国长大的孙子托付给老头的故事,因为文化的差异性,这个美国来的孙子,在陕西农村闹出了不少笑话,而最终,片中的老头与自己的洋孙子产生了感情,分别的时候的场面不禁让人泪流满面。这是一种文化差异下形成的特殊故事,而这个故事也不新鲜,早在1991年,许鞍华导演就曾经在老上海的弄堂里,讲这个故事讲了一遍。他就是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老电影《上海假期》。
本片讲的是一个在美国长大的小孩,来到了八十年代的上海与自己的爷爷一起生活的故事。奶奶逝世后,爷爷独自一个人生活,曾经是一所小学的老教师,后来退休后就整天算着日子等孩子们回家。自己百无聊赖之际总是期待孩子们回来看看,甚至于经常将自己的屋子弄乱,为的就是侄女回来可以有事情干。
《上海假期》的题材很不错,九十年代对于内地来说是一个生机满满的时代,那时候我们刚刚看到国门大开后,西方世界的生活方式与娱乐方法。对于国人来说,西方世界代表着先进,代表着极度发达的物质文明。而物以稀为贵,西方世界来的人,我们总是会报以最热情的包容。但是这种包容不该没有底线。而这,也是许鞍华电影中最为强调的部分。
退休教师的小孙子,从美国来的小孙子,他对于这个陌生的国家与自己父亲口中描述的那种偏差一下子接受不了这是内因,而外因之下,老教师对于自己孩子的无限制的宠溺也是他离家出走的另一个原因。不同的生活环境就会造成不同的理解偏差。而这种偏差是需要相互理解的。老教授的儿子因为小时候在上海呆过,因此,这个地方对于他的情感是第一位,而物质条件则不重要。而对于一个美国土生土长的小孩来说,不习惯的生活方式以及不习惯的陌生人群,即使是自己的爷爷也丝毫不能抵消这种心情。于是,矛盾就会产生。
许鞍华确实是能拍出来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但是在本片中是有褒有贬的,即使走对了门,但是因为选错了人,本片一定意义上没能成就经典。果能启用一些内地的演员,那么这个电影或许会更加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