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之所以引起大家注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片中的那些经典的建国后的某段时间的片段。这一点一直是很多人怀念历史的时候的兴趣所在。当某段历史成为了禁忌,我们就会对他进行过度言说,因此,禁忌本身就会汇集很多信息。而大家也愿意看到那些非官方的信息,因为这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窥视癖。
而这部作品除了对于那个年代的事件不同程度了还原了之外,别的时候都在说一种情感,一种中国特有的父子情感,当然,还辅助了很多父母情感在里面。父亲因为缺席了儿子的成长长达六七年,等到他回到了家中后,儿子与父亲之间始终有所隔阂。父亲不允许别人挑战他的权威,儿子却又是一个非常执拗的人。于是,两个人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对峙。
可能喜欢某段特定历史的朋友在看完本片之后会失望,因为那段历史并没有成为本片的重点核心,他只不过是在儿子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一件事情而已。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来说,这根本不重要。而片中所阐述的父子情才是本片的绝对核心。这位父亲有着深深的国内老一辈人的烙印,固执,且坚持着自己作为父亲的权威,爱面子,从不愿意背离自己的初衷,但是对教育孩子却只认一种古老的原则,棍棒底下出孝子。彻底的摧毁儿子的梦想也在所不惜,对于自己的孩子,可以达到一生的牵制。
当然,儿子也属于父亲的对立面而存在。他比父亲更为固执,且不愿意放下自己的尊严与父亲好好谈谈。正是因为这种沟通不畅,两人才最终错过,当阴阳两隔的时候,即使是和解了那还有什么意义呢?死亡如果是最重的和解,那么这种和解一定意义上是属于死者对于生者的再一次禁锢。
张杨的这个故事并不比之前的《激情燃烧得岁月》更为高级,如果说中国式得父子情有一个比较公允得模板的话,那么前者一定比本片更好点。因为大家都认同孙子是父子进行和解的第一利器,而张杨这里却用死亡来强行结尾,这一点有些遗憾。
并不是所有的父子情都需要用这么极端的方式来结束,我们似乎更应该多些对话和交流,如果可以的话,敞开心扉的交谈或许能化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矛盾,奈何,现代社会节奏太快了,我们都没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