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化院》讲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联邦德国的一家感化院内发生的种种事端。一个淘气的男孩被继父以及亲生母亲送到了一家感化院,在这里,孩子们没有自由,每天要接受繁重的劳动,稍有不慎就会被罚不给饭吃。院长是一个看似和蔼,其实内心无比阴狠的老头,在他的高压统治之下,没有人敢反抗,大家都被这种高度集权且没有自由的牢笼禁锢着,没有人敢于逃离。
男孩的到来,带来的是一种反抗精神,他一次又一次地逃离,同时一次又一次地被抓了回去。最终,他成功的逃回了家里,但是很遗憾,一起逃离的伙伴告密,自己的继父却联系了感化院,而母亲在最后时刻欺骗了自己,男孩彻底的心死了。在伙伴因为内疚而自杀后,男孩彻底崩溃了。最终他选择了顺从。尔后,继父去世,男孩才得以回家,但是离开后的男孩已经知道自己没地方可去了,因此,在离开了感化院之后,男孩回家看了一眼,之后就永远的离开了家乡。
二十世纪最大的意义在于他开拓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制度形式,同时也是全人类敢于反抗的一个时代。而这种反抗精神在片中也被诠释的非常清楚,不过男孩作为反抗群体,打破的却是之前努力打破资本主义世界制度的制度。这样说吧,东德的制度带给全人类希望,它本身就具备反抗精神,不过在片中,我们看到的,却是这种反抗精神击溃“反抗精神他自己”。
虽然这个邪恶的故事发生在西德,但是这个邪恶的源头却是东德的制度。通常一部具有着批判性质的故事片一定会交代一下社会背景,但是在片中,你会发现这个来自西德的故事却没有任何一个西德的社会场景,如果没人告诉你这是西德发生的事情,你一定会觉得东德才是这个故事的发生背景。这就耐人寻味了。
而片中的这个黑人小孩,无疑是代表着美式自由民主。他通过牺牲自己来换取同伴们的觉醒,这一点更加强化了本片的社会属性。而片尾处给大家的信息是一个民主自由的国度里,人们敢于反省自己犯下的错误,这是一个多么自由的国度啊。但是往往这样的话,就已经预示了某一部分人是没有话语权的,当大家都认同这种观点的时候,就说明大家的反抗精神已经消亡。
试想一下,二十一世纪的我们还有过哪些制度上的创新,精神上的辉煌?这才是本片细思极恐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