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吹哨人》不论是从跨国背景的展开,还是一个游走于前女友和妻子间的吹哨人故事,都不足以让人看到多少真正的现实意义,电影自以为高潮迭起的塑造了一位平民英雄,但其实这样的英雄早已与现实脱轨。
什么是吹哨人?简单地说就是对政府或是企业弊端以举报的举报人,这个词虽然在国内很少被人提及,但在西方却已然成为了一种保护内部相关检举人员的制度,而导演薛晓路对这一陌生却又与现实息息相关的题材聚焦,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如果电影真的能专注这一点去展现一个如“三聚氰胺”事件般被检举揭发的过程,电影未尝不会是一出动人心弦的佳作,然而当《吹哨人》被一个蹩脚而又烂俗的三角恋串起后一切都变了味道。
首先在情感上《吹哨人》是一部几乎为零的作品,相比薛晓路之前《北京遇上西雅图》中尚有一定意义的小三赴美产子,《吹哨人》中婚内出轨,与前女友纠葛不清,最后却能回归家庭,成为平民英雄的男主人设,简直让人啼笑皆非。过于刻意的人物编排,虽然能为电影制造一定的戏剧张力,却也使电影的人物情感失真,雷佳音饰演的主人公马珂给人留下的印象只是一个提线木偶般的存在。
追求国际化的格局,以及悬疑色彩融入的《吹哨人》,却没有一个足够合理的剧本支撑,也没有一个出色的节奏掌控,这使电影剧情看起来既可笑又尴尬,这就例如电影中马珂就职的这家企业,并不是什么恐怖组织,而是一家正经的企业,然而为了追求所谓的利益,电影中的这家企业敢于冒着会炸掉一个有着几百万人口的企业来做事,这里面收益与风险的这笔帐,相信只要不是傻子,没有人会甘愿冒如此巨大的风险。
人物没有情感,剧情又难以自圆其说的《吹哨人》,最终连自己的核心命题“吹哨人”也没能讲好,电影过半整个剧情的走向其实已经完全跑偏,电影的焦点不是在“吹哨人”这一身份上,而是如何为男主出轨前女友的感情洗白。而不伦不类的悬疑与动作穿插,则更加暴露了《吹哨人》在节奏掌控上的短板,这些本该为电影增色的元素,最后看来只是成为了电影的冗长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