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日版《导盲犬小Q》一样,《小Q》也是依据日本作家石黑谦吾《再见了,可鲁》的改编之作,这部电影是简单的,它没有复杂烧脑的剧情,但想拍好却又是困难的,因为它最为苛求的便是去体现那人与狗间最为淳朴的羁绊。在电影中需要导盲犬小Q的是一位昔日成绩斐然的糕点师李宝庭,他因病失明后变得自暴自弃,甚至想一死了之,但因为拥有了小Q的到来,一切才因此发生了改变。
和原作相比,《小Q》做出了不小的改动,其更为注重于用人的角色来制造戏剧矛盾。中年失明相信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任达华在电影中很好的演出了主人公李宝庭面对这一境遇的挣扎,他对自己和亲人不仅变得异常严苛,对待导盲犬协会送来的小Q,也完全没有配合的意思,忘记喂食,不去遛狗,把小Q在雨天扔到大街,但在他要自杀之时,它却仍旧不顾一切的拼命相救,正是这一嫌一救的反差,既感染了观众,也使李宝庭放弃了轻生的念头。
电影尤为让人印象深刻的的一幕是李宝庭因病要外出就医,无法带上小Q,但多年的羁绊使小Q依旧想要陪伴主人,跟随主人汽车的一路追赶奔驰却仍旧没能陪伴左右的它,即便重新回到原来的寄养家庭也从来没有忘记过主人,一直在等待着主人的归来。小Q不只是一只尽职尽责的导盲犬,更是一只不逊八公的忠犬,而经过漫长时间的治疗,主人虽然回来了,但小Q也不小了,在小Q年迈之时,他也用陪伴让它不留遗憾。
诚然这样的剧情使电影相较于日版多了一份刻意,为了追求情感表达电影也不乏用力过猛的突兀,但自觉也正是这样的羁绊,使即便没有养过狗的观众同样能被电影所感动。《小Q》不同于日版的出彩其实就在于电影并没有一味地去刻画人宠之情,而是透过李宝庭这样一个因病失明的人物在遇到小Q后,从拒绝到难舍难分的内心蜕变,来感染观众,来体现小Q不同于宠物的导盲犬身份,让人更多的人关注到导盲犬与盲人这一特殊群体。
从《再见了,可鲁》到《小Q》,这一故事之所以能从文字到电影一次次的感染观众,不仅仅只在于其呈现了一段特殊的人狗羁绊,而是在这段不离不弃的羁绊背后,我们看到了在那无声的守护下,陪伴是最美好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