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是一部长达百万字的仙侠小说,其结局虽然不尽如人意,但却也不乏酣畅淋漓之处,显然面对原作的长度,一部电影的时长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容纳下所有内容,所以电影取名《诛仙Ⅰ》,其意非常明显有着把原著拍成一部系列电影的打算,然而这部首秀的改编不但对原作进行了破坏性的删改,同时也早已没有了原著本打动人心的灵魂。
原著其实与很多成长系的仙侠小说在故事框架上并无太多不同,都是历经变故后得高人指点,最终灭杀反派,并在这一过程中收获爱与友谊的套路,但《诛仙》的精彩之处则在于作者萧鼎有着不俗的文学功底,其在创作上既结合了不少神话典故,又有着与命运抗争的厚重悲情。而在小说中反复出现,出自老子《道德经》中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所强调的是众生平等下人对自我命运的掌控,一切的选择都是由自己决定,这种对自我认知观念的缔结,确立了《诛仙》不俗的高度。
想要将原著复杂繁琐的内容压缩进一部电影,在保留原著精髓的同时,又要完成原作中对“仙”的描绘,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任务,他不但苛求导演对电影要有着极其出色的掌控力,又还对电影的特效有着较高要求。面对这些问题,《诛仙Ⅰ》所做的并不是精益求精,而是破罐子破摔,打着“诛仙”的名号,请着流量明星,用着掩耳盗铃的拙劣特效,行着不断挖坑,意图继续借流量红利圈钱之实。
流量明星或许会为电影带来一定的票房,但没有演技的流量明星却绝对不会对电影的质量产生任何益处,而这些当红明星的收益也进一步压缩了本该留给制作的经费,这就例如本在小说中尤为浓墨重彩的七脉会武,在电影里却只是草草了事,而电影也几乎没有任何精力去体现“仙”的所在,甚至有几场所谓的仙侠对决,其尴尬的肉搏,连很多普通的动作电影都还要不如。
如果说粗糙拙劣的特效还是尚且能忍受的范围,那么一部打着“诛仙”名号,却完全没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精神体现的电影,则是让人完全不同忍受的。《诛仙Ⅰ》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根本不是一部独立电影,而更像是电视剧的第一集,戛然而止的结局其实并没有清楚的告诉观众自己要表达什么,而占据了过多时长的爱情和不少插科打诨的废戏,则同时又使电影变得更为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