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影随心》电影以一位小提琴家与室内设计师在巴黎的邂逅为展开,或许自编自导的霍建起认为这样的爱恋才是足够浪漫唯美的,但其实就观感来说,电影故事在伊始便让人感受不到多少真实的奠基,如果说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如《那山那人那狗》和《暖》里,电影总能让人感受到一股真质细腻的情感,那么在这部《如影随心》里电影所缺失的恰恰是一股本当源于心的真情实感。
禁忌之恋虽然是一个异常敏感的话题,但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廊桥遗梦》到王家卫的《花样年华》,出轨俨然都并不在是人性的原罪,反而将爱情赋予了辞喻横生的形态,而《如影随心》所希望一展的情愫也正在于此,杜鹃饰演名为文罂的设计师,若一粟罂粟般吸引着陈晓饰演的小提琴家陆松,情欲的力量使双方虽都有伴侣,但却仍深陷其中,然而这样的感情注定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迭。
伴随着电影乍看涤荡起伏的爱恋,色彩俨然成为了《如影随心》最为夺目的所在,霍建起的镜头是能带有诗意的,这种自成一派的电影风格,在《那山那人那狗》中便让人印象深刻,而《如影随心》里这种透过色彩所预求的艺术表达变的更为强烈,但这一表达在最终来看是与电影本身的情感割裂的,并不夸张的说,如果能有一个好的蓝本支撑起电影的情感,其实《如影随心》未尝不可能会成为一部佳作。
《如影随心》的问题其实非常明显,在这部电影中让人感受不到最为起码的地气,两个仿若存在云端的人物,他们的虐恋是让人几乎无从去产生情感认同的,而在人物异常空洞的境况下,电影的台词不仅满是矫揉造作,作为主演的杜鹃和陈晓演技尴尬,都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电影情感的构建。这一问题,发生在一个曾几何时是那么善于捕捉人物情感的导演身上,确实是这部电影在色彩运用之外最为令我意外的地方。
不是每一个导演都是王家卫,也不是每一场禁忌之恋都能成为《花样年华》,在这种有背社会价值,却又源于人性本能的爱情中,佳作与庸作往往只有一线之隔,而《如影随心》虚无苍白的人设下见不到的情随不了的心,很显然属于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