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的第二部作品《鬼子来了》一举捧得了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引起了世界影坛的关注。但这部影片却在中国内地成为禁片。2004年姜文未通过审查私自将该片送往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参赛,国家电影局得知这个消息后,要求三家制作公司从戛纳电影节上撤回这部影片,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该片获得了戛纳电影节最高评委会大奖。至此《鬼子来了》一度成为当时的热论电影。
纵观中国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每一部都充斥着有声或无声的战斗,每一刻都有人为了抗战胜利而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而《鬼子来了》却并没有着眼于此。这里没有有声或无声的战斗,只有一群生活在日军占领地的村民。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末期,地点是河北一偏僻山村挂甲台,挂甲台周围既环山又绕水,虽然是日军的占领地,但这里的老百姓依然能够勉强的生活下去。直到有一天一个自称“我”的人出现,并且送来了两个俘虏,要求村民马大三好生照看,抽时间还要替他们审审。这一切为挂甲台村民原本安稳如水的生活投入了一颗巨石,扑腾起一朵又一朵的浪花。
这两个俘虏不是别人,正是日本人花屋小三郎和翻译官董汉臣。在家族会议上,通过马大三于“我”的解读,家族一致决定先养着这两个俘虏,然后等着“我”来把人取走。
影片的后段部分,日军在挂甲台村的广场与村民一起欢庆,宪兵队与海军部队开联谊会,村民则是兴奋原本只是两车的粮食变成了六车。这看似和谐的场面下却是暗流汹涌,宪兵队长酒冢猪吉从始至终都没有相信花屋小三郎是被村民救下来的,而是被村民们关押了起来。多疑的酒冢猪吉杀机毕露,在广播中日本终战诏书宣布的衬托下,广场上的村民无一幸免,都死在了日军的刀下。马大三再次看到挂甲台的时候,挂甲台已经成为了一片火海。《鬼子来了》展现的正是那些平凡百姓的真实生活写照,有衣穿,有饭吃,他们不会豁上自己的性命去反抗,这是两千多年来中国老百姓根深蒂固的思想。其实在电影的进程中导演都在逐渐丰富马大三这个角色,这部电影完全可以说这是马大三的一部成长史。
从懦弱无能到手持斧头闯入日军俘虏营去杀日本人,马大三从一个普通村民成长为一个英雄。在影片的结尾处,马大三仰天长啸,头颅被砍下的时候还在看着这个悲惨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