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看过赛车电影了?雷打不动的好莱坞爆米花动作片总能带给你血脉喷张的大屏幕极速体验,不管是《速度与激情》还是《碟中谍》,哪怕是《利刃出鞘》这种主打古典气质的推理片都要给你硬拗一场追车戏码升华商业属性。
可是我的问题是你有多久没看过赛车电影了?自打2013年朗·霍华德那部叫好不叫座的《极速风流》之后,现实题材的赛车体育片越来越不受关注——毕竟谁愿意看赛车歪歪斜斜闷着头连跑两个小时嘛。还好我们有詹姆斯·曼高德终结了这一切,就像是他赖以成名的前作《金刚狼3》一样,他又在传统类型片的命题作文中找到了一点大跌眼镜的新玩意儿。
《极速车王》基于纪实小说《地狱驾驶:福特、法拉利和勒芒耐力赛》改编,讲述1966年在汽车面对的复杂竞争中,福特必须要在商业上受尽法拉利的百般羞辱后在赛车战场上找回场子,而决战的场地就被大家心知肚明默认在了当年的法国勒芒24小时赛车耐力赛上。
福特找来了美国唯一曾经在勒芒赛场上战胜过法拉利的卡罗尔·谢尔比以及他的一众工程师、设计师以及他旗下的英国车手肯·迈尔斯。时任福特公司总裁亨利·福特二世要求设计出一辆全新的赛车,在90天后的比赛中为福特击溃法拉利的统治地位。
为了夺取胜利谢尔比一边要为层出不穷的车况问题较劲,一边又要照顾脾气火爆但技术超群的迈尔斯,可是他没料到的是于这些相比,更可怕的是福特所代表官僚主义大企业在背后不断作妖。
当历尽千辛万苦,迈尔斯和谢尔比终于站到了勒芒耐力赛赛场,堵上一切的竞速比赛就此拉开帷幕……
就像《金刚狼3》,詹姆斯·曼高德把《极速车王》拍得反套路但不反类型。《极速车王》仍然是一部传统的赛车题材体育电影,工整的起承转合不光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小反转小高潮,还包含着以弱胜强,人定胜天的体育竞技魅力。多以第一人称镜头和赛车手特写塑造的高潮赛车戏码令人目不暇接,抠紧脚趾,人狠话不多的架势让这部赛车电影打上了热血硬汉的标签。而他叛逆的一面则是重新分配了“人”在运动电影中的主题意味,让赛车手反抗的英雄主义情结成为了《极速车王》最大的魅力。
虽然名为《Ford v.Ferrari》(福特vs法拉利),电影中摆在迈尔斯和谢尔比面前的对手并非法拉利的对手竞争,而是每分钟7000转已臻化境的赛车传说。电影中反复提到的每分钟7000转代表着“周遭一切事物的存在感都会逐渐消散,穿梭于时空当中,能感受到的只有身体”。赛场上的不光是汽车工业的比拼,更多的是迈尔斯代表的人到中年壮志未酬和谢尔比的身残志坚追梦赤子心,人的作用就像超能英雄电影中的“英雄”,而非那只为吸引眼球的“超能”。
对手更主要的还来自于福特内部官僚主义的迫害与威胁。最起码在那个时代里,赛车运动还是服务于广告属性,赤裸裸用钢铁和石油的机械造物为铜臭开路,而非纯粹的理想主义体育梦想。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电影塑造出来的懦夫亨利·福特二世和妖妃一般满嘴谄媚的福特高层都被赋予了夸张的反派面孔,成为了电影语言中“官僚主义”的化身。为了名利他们“无耻”“懦弱”,不择手段甚至对唾手可得的胜利置若罔闻。荒唐的福特代表着的是一场美国梦醒的刺痛,当一个巨型企业引以为傲的只剩下产量而非质量,沉重的官僚系统让上行下效的过程变成了一场闹剧,福特的大获成功远没有法拉利致意的一瞥来的令人感动。
电影的成功最不可或缺的肯定是双男主马特·达蒙和克里斯蒂安·贝尔的合力演出,两个主演演出了惺惺相惜的bromance。如果说马特·达蒙成功让观众信服他像是卡罗尔·谢尔比,那么克里斯蒂安·贝尔干脆就是肯·迈尔斯。在《副总统》一年后,橡皮人贝尔又一次减肥到了令人心痛的地步,这一次的贝尔粗糙的脸上沧桑、执著,呈现出与华金·菲尼克斯那一派截然不同,不靠过火的诠释而是贴合角色的演绎,他是为了妻儿可以抛弃理想的好男人,也是百般刁难技术团队的火爆赛车手,贝尔赋予了这个国际赛车名人堂主人公格外的潇洒与浪漫——相信这也是贝尔在颁奖季拿提名拿到手软的原因之一吧。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场戏是谢尔比同迈尔斯在家门口扭打在一块儿,迈尔斯的妻子先是着急,再是故作镇定拿出椅子坐一旁看戏;两个大男人则在半认真半胡闹拳脚相向的时候,还不忘扔下手中真的会伤人的易拉罐汽水换面对胡锤。属于直男的梦幻浪漫在言不由衷的台词中萌发,根本想不到是什么奇思妙想让编剧得以写出这场好戏。
《极速车王》可能也应该是2019年底最令人惊喜的赛车电影,就算只挑出来富有感染力的几十分钟赛车竞技都让你找回观看《波西米亚狂想曲》的复原之美。就算它有诸如节奏失控,时间太长的小毛病,看起来也并不妨碍在整个好莱坞颁奖季,会受到不少青睐。
以上就是这期的精彩内容,后期还会持续更新,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