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人间2》再度从全世界的角度出发,在特色鲜明的美食之中找出千丝万缕的联系,探究相同食材的不同做法、不同食材的相同做法、不同做法的相似味道。一个“吃货”的自我修养也许是爱吃,而一个导演的优秀品格大抵是懂你。《风味人间2》来了,“吃货”们围上前去好不热闹,首播豆瓣评分9.4。
一种味道、一类食材、一味调料……从叙事方式上看,《风味人间》第二季依旧从细微之处切入、向深里发散,美味和音乐、绘画一样,可以打破语言的差异和空间的局限。作品延续第一季的特色,在勾勒“中国美食”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大范围和格局,探寻其中的异同:例如扬州面点翡翠烧麦和千层油糕让糖的运用、甜的味道“春风化雨”般地隐于食物之中,而伊斯坦布尔的甜点师则不吝于糖分的挥洒、“快意恩仇”地展示香甜的美妙;再例如,马里兰人民处理一只蓝蟹只需要数十秒间的手起刀落,而日本美食的“拆蟹”则精致地挖掘出每处细节……因而,当美食冲击视觉和味蕾的同时,纪录片也用风土人情触发文化内涵,不同民族对美食的理解都是民族文化天然的一部分。在“美美与共”之下寻找共通之处,影片还呈现了喜马拉雅“蜂蜜猎人”每次只取其半、威尼斯捕蟹人以手工布网减少对自然伤害等场景,突显殊途同归的和谐发展理念。在空间的维度下,“风味”成为共同语言,讲述着“人间”和而不同的智慧。
从时间的维度来看,《风味人间》第二季依旧在探寻美食基因的传递轨迹。食物的味道被完好地保存、穿越时间而来,激荡起人们的情感与记忆。中国海岛上渔民家延续着古老的呛蟹做法,即使现在的年轻人走出海岛生活,呛蟹也是年夜饭中家的记忆、团圆的味道;韩国家庭里的腌蟹技术在一代代传递,技巧易于掌握、但手艺需要经年累月的沉淀。时间流逝、风景变换,味道就成为一把怀念过往、传承向前的钥匙。味道浸润在质朴的情感之中,沉淀出带着人情味的体悟,苦瓜的“回甘”中可以感受到甜,人们由此感悟到低谷也是一种平淡可贵;放眼全球,螃蟹有千百种做法,适应“庙堂”和“江湖”的食物才能走得更久、更远。
由此可见,镜头下的美食要满足的不仅是味蕾的期待,更是观众内心对人文内核的品鉴;品尝美食的风味是对生活的享受,而品味美食背后这“人间”里,更多的是辛勤劳作的品质、不畏艰险的勇气亦或甘于平淡的坚守,这些比美味更可贵。
纪录片的成功在于通过美食引起人情感上的共鸣。“没有说教,尝到了妈妈的味道;没有说教,有回到老家的感受;没有说教,看到老少三代、四代甚至五代同堂的画面。”王广振认为,视觉画面可以生动地传递人类的情感。
《风味人间2》后期制作时,正是国内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时,陈晓卿看着窗外行色匆匆的路人,再看着镜头里还在拥抱、握手、轻吻、聚在一起的人们,感慨平凡生活的可贵。正如首集结尾所说:或许只有经历了“不寻常”之后,才更能知道那些触手可及的日常和平淡,如此珍贵。
当我们的世界重新充满美味和欢乐的时候,学会珍惜当下,这也是《风味人间2》在这个特殊年份里传递的最现实意义。美食纪录片也仍在撩拨你我的心弦。人间不可辜负,风味自不可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