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父母的男孩赞恩 在迦百农之地《何以家为》

2020-06-22 17:13:42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迦百农,《何以家为》最初的名字,是圣经中的一个荒地,那里的场景和人物也是以一种杂乱无章的方式拍摄的。《何以家为》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贫穷世界的苦难。整个情节没有戏剧性的起伏,而是反映了社会底层穷人的生活状况。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12岁的男孩赞恩作为难民儿童的真实生活经历。

“你为什么要起诉你的父母?”法官问道,“因为他们生了我。”一个12岁的小男孩一脸真挚地回答,随着法庭的场景正片开始了。

有生无养

镜头转入小男孩所在的家庭,在拥挤破烂的屋子里,没有床只能睡在地上,被子也非常的小不能盖到所有人,母亲和父亲也一直忙于自己的事物,顾不上管任何人,破旧的餐桌腿上拴着一个铁链子,链子这头是哭声不止的妹妹,而母亲却似乎装作听不到,对此无动于衷。

作为家中的长子,12岁的赞恩每天起床要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要上学,而是去杂货店帮忙搬水、帮人换煤气,傍晚还要带着弟弟妹妹们到街边卖自制甜品,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每天只能羡慕地看着同龄人上学放学。

对承担了本不该属于他这个年纪的生活重担的小男孩赞恩来说,这个家庭中的一切都让他感到愤怒和无望,对不停生育却只生不养的父母,他更是心生愤恨压迫和无奈,但他深爱着自己的妹妹们,不料妹妹萨哈因为来了例假,居然要被父母卖给房东的儿子,他拼命保护妹妹,想带她逃离这个家,却无奈只能面对现实,一气之下赞恩离家出走了。

整个影片里,赞恩的父母都是失败的,无能的,他们的行为体现了他们人性上的恶,他们没有承受住现实的考验,他们行使着作为父母的权利,对孩子非打即骂,把他们当成挣钱的工具,却完全选择性摒弃了身为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不可否认,孩子的生命是父母赐予的,我们应该感恩,但前提是,父母要带着一颗仁慈的心,不然,那就是道德人伦的丧失。

有生有养

赞恩离开家后,他来到一个游乐场找工作,却发现没有人愿意接受他,在这期间,他认识了一个清洁工,并好心的收留他,这个清洁工拉希尔是一个单亲妈妈,还有一个儿子,拉希尔见他无家可归,便收留了他,但是拉希尔和儿子都没有身份证,也就是所谓的黑户。

在没有遇到赞恩的时候,拉希尔带着儿子一起上班,把儿子藏在厕所里,害怕被别人看到,自从遇到了赞恩,她便把儿子留在家里,让赞恩照顾,但某次拉希尔外出,导致她因为自己黑户的身份暴露而被捕了,留下不知情的赞恩和只有一岁大的约纳斯。

影片中,拉希尔与儿子的相处只有几个镜头,在洗手间工作的她,把儿子带在身边,随时照顾,给儿子和赞恩洗澡,偷偷拿店里的蛋糕给儿子过生日,被捕时对儿子的忧虑和痛苦,还有最后的团聚,一切的行为,都展现了为人母亲该有的责任和态度,这种态度更是她对于无奈现实的抗争。

当办假证阿斯普罗言语刻薄地和拉希尔说:“你的儿子一出生就跟不存在一样,他是黑户,连一瓶普普通通的番茄酱都有名称,有生产日期,有保质期,可你的儿子没有。”听到这种话,拉希尔的心情该是何等的沉重,但是对于阿斯普罗提出要她拿儿子交换证件,泰格斯特的回答很果断、坚决:“你别想打我儿子的主意!”

这才是一个正常父母应该做的,虽然她的身份和赞恩的父母一样,都是底层的难民,但她没有如同赞恩的父母一样,对子女不闻不问,甚至换取利益,她的心里有爱,为人父母,对待子女生而养之,是最基本的道德基准,更是人性的底线。生而养之,继而付出爱和温暖,这才是一个合格的父母应该做的。

无生有养

当拉希尔被捕之后,在没有妈妈的日子里,约纳斯哭闹不止,赞恩便抢别人家小孩的奶喂约纳斯,他还抢了别人滑板车,用它拉着约纳斯乞讨,实在没东西吃了,他就到救助站领取奶粉和尿片,度过暂时的难关。

赞恩与拉希尔母子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生活很艰难也很温馨,他与约纳斯的关系,就像兄弟和亲人,虽然他也曾因为生活太过于困难,想要把约纳斯卖掉,但是在这一段故事里,看到最多的还是赞恩发自内心的责任感,是他作为一个孩子还没有被“污染”的表达。

当赞恩再次回到家中时,得知妹妹因为怀孕生育大出血导致死亡,他立马拿着刀捅伤了伤害妹妹的混蛋,现实往往就是这样,明知道它会怎么发展,却还是无可奈何,于是他走上 法庭,起诉了自己的父母,电影的最后赞恩胜诉了,他有了身份证,拉希尔和约纳斯也团聚了。

赞恩在影片中的每一个眼神都是真实而有力的,对妹妹萨哈语重心长的叮嘱,妹妹被父母卖掉时的反抗,最后得知妹妹死亡时的伤心和对生活的绝望,以及他打电话求助时说的每一句话,他的每一次落泪,都是对生活的无力和失望。

赞恩代表的并不仅仅是他个人,而是很多孩子都在经历的苦难,上不了学,过早为生活奔波,过早的成为人妻、人母,电影有一个童话般的结尾,而现实中却没有,看完这部电影心情既称重又无力,希望每个孩子都被世界温柔以待。

收藏 分享 举报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