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影视剧造就了很多明星,张瑜就是其中一位。年轻时候的张瑜美丽大方因和郭凯敏一起拍摄影视剧《庐山恋》而被观众喜爱,据说《庐山恋》在上映期间造成万人空巷的盛景。而在《卢杉恋》之后张瑜和郭凯敏的艺术人生也在提升。
《庐山恋》80年代的爱情代表
1980年,在那个中国人敞开国门,重新呼吸世界的气息的最初年代,西学东渐、洋为中用,一切都感觉新鲜。对于青年人来说,那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年代。喇叭裤、录音机、跟着音乐起舞成了那个年代的符号,《庐山恋》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
归国女华侨、流利的英语、色彩斑斓的时装、自由炙热纯真的爱情以及俊男靓女的出演,这些时尚的元素给那个时代渴望接触新事物的青年带来了视觉上与心理上的满足。这样一部影片在当年的火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一夜之间,他们的名字家喻户晓,火爆的程度用郭凯敏的话来说,在那个只谈对象不谈爱情的80年代,他们成了爱情的代表。
郭凯敏谈宫雪花“出问题”《庐山恋》才选了张瑜
79年的《庐山恋》,《小街》是80年,就一前一后。《庐山恋》是特别偶然,《小街》是特别必然。因为有了当时的偶然,后来成了《小街》的必然了。78年应该是改革开放的最初期,端倪也好,起始也好,就刚刚冒出点小芽,但是我们的文艺创作呢仍然高大全,概念化,表演还是戏曲和戏剧模式的一种捏合体,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79年突然出现了《庐山恋》的一个剧本,有些人是不敢接,有些人是不看好,有些人觉得这个很另类,风光片不敢叫,旅游片不敢叫,总之也都不敢叫,但是这个片子唯独有爱情了,爱情大张旗鼓地提出来,我觉得有故事的就是找演员,原来周筠的角色是宫雪花演,当时她可能跟外国人有接触,那就是出事了。本来一个她,一个杨绍林,定下来了,结果因为她跟外国人有接触,就不行,这就PASS了。然后郭凯敏、张瑜就作为一个最佳人选,选到了《庐山恋》。
《庐山恋》在美国大使馆放映的时候,美国大使馆的小伙子就抗议,就要把我拉下来,说这个“孔夫子”赶紧下来,我们上去,女孩都这样了,你不上去,反应都没有,这个不行。当时要求的这个角色就是这样,我们的恋爱可不就这么谈的嘛,要找树荫底下,没灯的地方,没人的地方,拉着手,拥抱接吻想都不敢想。但是那个年代孕育了一段一段挺可爱的爱情,《庐山恋》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美学从故事各方面都超前了。
银幕上的初恋
张瑜、郭凯敏在没有经历爱情的侵染下成功地主演了这样一部爱情风光片,在银幕中经历了自己的初恋。用郭凯敏的话说,《庐山恋》是在强迫自己谈恋爱。20出头的年龄,正是恋爱的好季节。朝夕相处的剧组生活,许多人在问,他们会不会将浪漫的爱情在生活中搬演?郭凯敏说:“想法肯定有,想法肯定很多,但是这个时候就不让你想,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那个时候还是学生。我们的前辈告诉我们,就要认认真真地演戏,虽然你接到这么一个角色,我们当时想的是如何把这个角色塑造好,当然了,我们之间的私交特别好,相互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帮助。”
为了让俩人在电影表现中达到默契,导演经常故意创造他们独处的机会。或许真的是那个年代人的过于单纯和对于事业的专注,俩人在独处中互相帮助,交流了感情,揣摩了情节却并没有将个人的情感寄托在里面。于是,观众心目中的美好祝愿也就永远地搁浅。
《庐山恋》之后各奔西东
《庐山恋》之后,张瑜和郭凯敏又相继合作了《小街》和一部电视剧。就在事业的顶峰时期,他们却急流勇退,离开了人们关注的银幕。在80年代,思想异常活跃、人们满怀创业激情的时期,他们选择了非常时尚的两条路:出国和下海。
张瑜怀揣着知识分子情结,去了美国圆自己的读书梦;郭凯敏把满腔的热情献给了海南,期望在那里展开自己的美好画卷。在个人情感方面,张瑜与导演张建亚结合,郭凯敏和一名演员结了婚,各自找到了自己的爱与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