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丽莎是香港著名的歌手,很多人问杜丽莎就是杜莎夫人吗?小编只能告诉你她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杜莎夫人一手创办了杜莎夫人蜡像馆,是18世纪的人。今天小编就仔细的带你了解了解这两人。
湖南卫视2017全新音乐节目《歌手》2017年1月21日,周六晚22:30播出,首期节目昨天录制。节目已进入终极准备阶段,正式公布第八位首发歌手,来自香港歌坛的传奇金嗓杜丽莎震撼加盟,至此,《歌手》首发已全部亮相,包括林忆莲、谭晶、萧敬腾狮子合唱团、杜丽莎、光良、张敬轩、袁娅维、迪玛希在内的八组歌手齐聚一堂,囊括两岸三地和海外顶级唱将的豪华阵容引起网友热议。
或许对于许多90后或是00后而言,杜丽莎这个名字有些陌生,但对于曾经历过香港乐坛繁盛岁月的乐迷来说,她是名副其实的顶尖歌后。杜丽莎出身音乐世家,鼓王父亲的教导使得她自小就储备了相当丰厚的乐理知识,与生俱来的好嗓子也让她与陈洁灵、肥妈、甄妮、叶丽仪并誉为“香港五大巨肺”。更为“开挂“的是,杜丽莎拥有传说中的绝对音准且音域宽广,就连著名词曲家黄霑对她也多番肯定,称其“不必听任何乐器能随口唱出标准音高来”。
然而,除了自身天赋,杜丽莎的成功更少不了后天的打磨。6岁便开启歌手之路的她,乐龄比同为首发的萧敬腾狮子合唱团、袁娅维等人的年纪还要大上一轮有余,可却早在小半个世纪前就已经把英文歌唱到了顶尖水准,并由此成为香港地区最早站上欧西金曲塔尖的女歌手。纵横乐坛30年,杜丽莎有《假如》、《真爱》及《I Believe I Can Fly》等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影响力更是辐射至香港、东南亚、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多地,是实打实的乐坛常青树。
曾有统计称,杜丽莎是香港唯一一个拥有三个8度高音的歌手,也是80年代初期香港乐坛率先尝试将欧美唱法与粤语歌曲相结合的歌手,她在音乐领域的卓越成就与贡献更获得了“金针奖”的肯定。众所周知,作为香港地区音乐奖项的最高荣誉,金针奖并未固定每年颁奖,而是只有出现具备足够资格获奖的音乐人时才会颁发,因此其权威性备受尊重,在整个华语乐坛亦有广泛影响,能得到金针奖的肯定,足见杜丽莎在香港流行音乐领域的卓越成就和贡献。而不得不提的是,杜丽莎还有一个身份便是歌唱老师,她曾一手创办“杜丽莎国际演艺学院”,郑秀文、许志安、梁汉文、薛凯琪、梁咏琪、郑融、张柏芝、王祖蓝等歌手均自此出师,“校长”谭咏麟甚至赞其“女校长”,首发歌手林忆莲也曾拜师其门下,如今师徒同台博弈,再加上同样是音域笼罩大气层的谭晶,三位顶级唱将之间又会有一番怎样的角逐?
杜莎夫人蜡像馆的创建人杜莎夫人,一生经历有如200年来获制蜡像的名人般充满传奇色彩。从管家的女儿到皇室教师,从塑像制作大师到孜孜不倦的事业女性,从逃过断头台厄运到为昔日的皇室友人制作死亡面具,杜莎夫人的传奇一生俨如一部好莱坞巨著。时至今日,这两尊蜡像仍在伦敦总部杜莎夫人蜡像馆展出。
杜莎夫人(Madame Tussaud,1761年-1850年),原名玛丽·格劳舒兹,杜莎夫人蜡像馆创办人。杜莎夫人生于法国的斯特拉斯堡。1767年,在父亲阵亡于法国普鲁士战役之后两个月后,她随其母亲的雇主前往巴黎,并在擅长蜡塑的医学家及物理学家柯提斯(Philippe Curtius,又译菲力·歌德施)家做女管家,这其间柯提斯教会了她蜡塑的工艺。
杜莎夫人在1777年为伏尔泰创作了她的第一尊蜡像,那一段时间她也为其他著名人士制作蜡像,包括卢梭、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等。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她在众多受害者的尸体堆中寻找被斩首的头颅,为它们制作面模。柯提斯在1794年去世,并将他的蜡制品收藏全部转给杜莎夫人。1802年,杜莎夫人到了伦敦,后来拿破仑战争的缘故使她无法回到法国,于是杜莎夫人带着她的蜡制品游遍大不列颠和爱尔兰。1835年,她在伦敦贝克街(Baker Street)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展览。
玛丽在制作蜡像方面很快便锋芒毕露,广受赏识。她为哥德施于巴黎蜡像馆所作的塑像得到空前成功,各界好评如潮,并获得法王路易十六及玛莉皇后垂青邀请入宫。在凡尔赛宫的9年日子中,杜莎夫人负责路易十六王妹的艺术教育,而她亦很享受宫廷的璀璨生活。当时法国正酝酿爆发大革命,政局动荡。哥德施恐形势不妙,于是急召玛丽返回巴黎。获释后,玛丽的勇气迅即受到考验,她被迫为死去的皇室雇主法王路易十六、其他宫廷好友制作死亡面具。部份面具保存至今,并在伦敦总馆内展出。杜莎夫人的远见惠及今日,她所创立的蜡像馆经过200多年的变迁,仍然屹立不倒,让公众继续与心仪的名人接触。杜莎夫人于1850年逝世,其不屈不挠的精神却永远长存。